村内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54幢、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近年来,广昌县驿前村积极探索“党建+古村落保护”工程,通过支部把舵、党建铸魂及红色驱动,不仅留住了传统文化的“精气神”,更是守住了江南古镇的“乡愁记忆”,让古老的文化遗存在乡村振兴中焕发勃勃生机。
支部把舵,三色融合建强“主阵地”。 该村党支部整合上级补助资金、项目、政策支持,秉持重开发与严保护并重的原则,对年久失修、破败损坏的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护,进一步提升了传统村落面貌,扩大了村落综合承载力,延长了传统建筑生命力。目前,该村依托丰富的古建筑、传统民宿等“古色”文化资源,融合千亩莲田、驿河段“绿色”生态资源及红军宿营地遗址、野战医院遗址等“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古、绿”三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形成农户+村办公司+企业合作新模式,实现企业获利、村集体经济增收、村民致富三赢局面。据统计,2021年,该村全年接待游客约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30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约2585元。
党建铸魂,文化传承激活“主引擎”。针对传统村落聚族而居的特点,该村党员干部牵头做好村内“好家风家规家训”的挖掘整理,确立了赖氏“尊宗、敬祖、敦亲、睦族”为要义的“忠孝”文化与广昌“莲”“廉”文化作为该村文化传承的两大标杆,潜移默化地增强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感,留住了传统村落的“根”与“魂”。同时,依托船型屋、石屋里等国宝级古建筑,当地党支部还开展有形式丰富、具有特色的支部组织生活及相关宣传活动。
红色驱动,干群连心畅通“主动脉”。创新“党建+”,把传统村落保护纳入“积分制”管理,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发布道德红黑榜,用身边事身边人引导群众向先进看齐,向模范看齐。同时,将传统村落保护列入当地村规民约,成立古村落保护管理理事会,走出一条“乡贤主导、村民参与、保护为主、村居一体、整村修复”的古村落保护之路。当地干部群众同参与,齐发力,共同守护莲花古村,留住“乡愁记忆”。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