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秀楼是贵州贵阳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犹如湖北武汉有黄鹤楼,湖南岳阳有岳阳楼,四川成都有望江楼一般。
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它,矗立在南明河的万鳌矾石上,经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至今仍风采照人。
“甲秀”二字有深刻含义。它既点明这里风景甲于黔中,又寄托美好的愿望,期盼贵阳重文兴教。它与文昌阁遥遥相对。文昌阁崇奉天上的文昌君(文曲星),而甲秀楼期盼“科甲挺秀,人才辈出”,是贵阳人崇尚文化的象征。
明天启元年(1621年),甲秀楼被焚毁,而后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又经历多次重修遂恢复原名。现存的甲秀楼,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楼侧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有小亭一座,名为涵碧亭。
2006年5月25日,甲秀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