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宣传之 高考招生诈骗

现如今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型犯罪手法更新迭代、层出不穷,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首的非接触性犯罪的浪潮爆发。

近期,随着高考的落幕,关于高考招生的电信网络诈骗逐渐泛滥蔓延,把矛头指向了高考完的学生及家长。

今天我们来介绍一下高考招生诈骗

手法一

近日,有考生向辽宁警方反映,自己接到了声称是“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办”的通知短信,怀疑是诈骗信息。该短信在开头准确写明了考生姓名,并在结尾要求考生主动拨电话号码进行确认。

经与教育部门核实确认,高考作弊违规行为不会以短信、电话、链接等方式通知。不法分子通过非正常渠道搜集到考生信息,并向考生发送所谓“疑似作弊”的通知短信,考生一旦回拨电话,就可能被不法分子以“处理作弊行为”为由实施诈骗。

手法二

欺骗考生可以领取“高考补贴”或是提前办理“助学贷款”。对于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大一入学后可以申请相应的助学金或办理无息、低息的助学贷款,这一点也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在既往发生的诈骗警情中,不法分子假借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学校老师的名义,以电话或短信的形式“通知”考生,可以在某些网站上填写银行卡、支付宝等金融账户信息,申领“高考补贴”或提前办理“助学贷款”,一旦填写相关信息,不但无法领取所谓的“补贴”或“贷款”,金融账户内的余额也可能会被不法分子洗劫一空。

手法三

声称有“内部名额”,可以帮助提前批或报考军警院校或艺术院校,但需要提前收缴学费。考生会收到自称某大学招生办的电话,称因艺术类院校提前招生,考生的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如果想被学校录取,需提前交纳学费,否则有退档无法录取的风险,从而实施诈骗行为,骗取被害人财务。

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军事、国防、艺术类院校考生,录取工作全部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对于收到的任何以招生为由的电话短信,不要相信。

手法四

声称开设高招会,在高考完后,邀请同学们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场高校招生会,并在某网站做咨询“专家”,告知被害学生要交纳800元咨询费,同学为了听“名师”的一对一辅导,把钱转账给对方。

考生参加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活动一定要认清主办机构,学校会有专门的通知,考生及家长要按照学校的通知前往。

对于社会举办的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咨询辅导活动要提高警惕,所有的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官方公布为准。

手法五

出国留学需要提高防范意识,某被害家长准备让儿子出国留学,通过网上的所谓留学机构交付优惠中介费,为自己的儿子申请国外大学,办理出国留学手续,后找不到对方,发现被骗。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出国留学,如果选择个人申请,要和国外大学实时保持联系,如果选择留学机构,要选择规模较大、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好、经营状态佳的留学中介,在缴纳中介费用时一定要谨慎,看清合同,不要被机构所谓的优惠折扣“冲昏头脑”。

除此之外,还有:

手法六:“可修改成绩”骗局。诈骗分子谎称有关系可内部操作加分,或者声称可以通过黑客技术进行改分,实施诈骗。相似的还有以“补录名额、内部指标”等名义设置的骗局。

手法七:“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骗取钱财。

等等。

恭城法院提醒大家,要认真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心仪的或者是所要报考的高校的招生政策,不要去轻信所谓的内部渠道,与所谓的“网上专家”、“学校老师”,只要涉及此类信息的都可能是诈骗圈套。另外,和高考相关的一些证件也不能随意在网上晒,比如高考准考证、高考成绩单或成绩查询页面、高考志愿填报纸质表、大学录取通知书等。因为这些上面会有考生的照片、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录取专业甚至大学学号等,如果被不法分子掌握,被诈骗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