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火!这是抚州的城市“新名片”

旴江流域,医药之乡;建昌药帮,千古流芳。抚州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是传统地方医学“旴江医学”和传统中药炮制重要流派“建昌帮”的发源地。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政策红利转化成产业红利,成为我市中医药产业寻求突破、谋划转型的关键。

图片


健全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在江西同善堂药业有限公司的“智慧共享中药房”,科技感十足的景象足以颠覆大众脑海中对中医药的传统印象:智能调剂仓内,上百种中药饮片自动抓取调配、自控加水、自动运输,完成一剂中药调配仅需5分钟,称量精度误差低于2%;煎药中心内,药材在密闭、洁净的环境中煎煮,煎好后的药液经自动挤压,输送到自动包装机进行包装,操作简单快捷,配送迅速方便。

图片

这是我市积极建设“智慧医疗+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生动缩影。今年4月,抚州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江西)的先行区,6月获得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和全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市,借此契机,我市持续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让中医药成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力量。

打造中医诊疗高地。抚州市中医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合作共建,挂牌成立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抚州医院,全力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在全省率先打造智慧共享中药房;抚州市中医医院、金溪县中医院经批复设置为三级中医医院,实现了我市三级中医医院“零”的突破。至目前,全市已有省级中医重点专科、特色专科(专病)、优势病种61个,省级区域诊疗中心1个。

图片

夯实基层服务根基。我市按照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加大基层中医药工作力度,100% 的县(区)实现公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并率先在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全面普及热敏灸技术服务,全市434家医疗机构加入江西省中医康复(热敏灸)联盟。

图片


外引内育,打造“铁杆中医”队伍

中医药强市建设呼唤更多中医学创新人才。近年来,我市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育”,建设高质量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有力有效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走进抚州市中医医院,候诊区坐满慕名前来求医的患者。诊室内,名医一边给患者把脉问诊,一边给身旁的学生讲解诊疗思路。“我们通过提高绩效激励、实行一人一策、解决人事编制、发挥专业特长等措施引进人才,并优先安排高层次人才进修,跟师名老中医药专家,助力人才培养。目前,我们已引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20余人。”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黄水勤介绍道。

图片

为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我市引入“备案制”招聘模式,根据中医医疗机构床位数核定备案制人才总数,破解中医高层次人才引进难题,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引进国家“长江学者”“岐黄学者”、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专家团队,在省内率先建立方邦江国家“岐黄学者”工作室,打造高水平中医人才的“蓄水池”。近年来累计引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近百人,中医之道薪火相继,杏林妙手、名医大家不断涌现。

此外,我市大力支持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院升本,开设中医学、中药学等15个高职(专科)专业;与南京中医药大学经方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经方培训、“西学中”等培训;争取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14个,推动名老中医和老药工传承带徒,提升人才队伍的质量与专业水平,建立合理中医药人才梯队。至目前,我市有省国医名师1人、江西省级名中医27人、江西省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抚州市名中医20人,其他国家级中医人才20余人。

图片


守正创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从聚焦中药材加工,发展为特色产业集群;从单一关注中药产业到依托中医药资源延长产业链……近年来,我市依托中药特色优势,推进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推动中医药企业发展升级,加强中医药品牌建设,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抚州样板”。

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品种品质。通过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基地等方式,我市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目前,全市道地中药材面积约50万亩,种植品种68个,拥有中药批准文号近300个,其中临川金银花、广昌白莲、金溪黄栀子、南城淮山等7个中药材品种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图片

加快产业聚集,擦亮特色品牌。为更好发挥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建立完整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我市加大中医药产业项目引进力度,培育壮大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6户,并以珍视明药业、银涛药业、仁丰药业、百神昌诺药业等企业为代表,推动科技研发,突出中药滴眼剂及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等系列药物主导品种的优势,打造一批现代中药品牌。

强化医养结合,推动康养产业。在强链、壮链的同时,我市注重中医药产业延链、补链,依托“旴江医学”“建昌帮”中药等优质资源,在南城、南丰、广昌建设药养基地,推动生命、生态、生活融合发展,打造“康养名城”城市新名片。

图片

加强文化传播,营造发展氛围。通过举办第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大会,打造具有特色的省、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策划出版《建昌帮中药传统炮制法》《旴江医学研究》等文化精品,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为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