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朗耿介”话李邕

李邕行书《云麾将军李思训碑》

李邕(公元675年—747年),字泰和,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其资性超悟,才华横溢,且刚毅忠烈,嫉恶如仇,有称“文章、书翰、公直、词辩、义烈、英迈为一时之杰”,然而在仕途上,却因为人耿介磊落,不畏权贵,屡遭贬谪。晚年在北海太守任上,遭人暗算,被宰相李林甫定罪下狱,竟被酷吏活活打死。

李邕为人耿直仗义,敢于谏言。正因为他锋芒毕露的个性,使得当政者并不愿意引为同僚,甚至遭到残酷的排挤。唐中宗时,他坚决反对提拔术士郑普思,写下《谏以妖人郑普思为秘书监书》。唐睿宗时期,他又不畏武韦集团权势,写下著名的《驳韦巨源谥议》,《旧唐书》称赞这篇文章是作为“文士推重”的李邕的代表作,可谓“笔端振风,简上凝霜”。

李邕书法自成一家。他的书法初学“二王”,又参以北碑及唐初诸家楷书及行书笔意,变法图新,形成了他自己鲜明的风格特征。其书行笔秀劲刚挺,奇宕而流美,线条具刚硬不屈之势,轻重变化不大,不饰矫情,结体宽绰博雅,欹侧磊落;字形左高右低,疏密均匀,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李阳冰谓之“书中仙手”,杜甫有诗云:“忆昔李公存,词林有根底。声华当健笔,洒落富清制。风流散金石,追琢山岳锐。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名满深望还,森然起凡例。”杜甫与李邕是同时代人,其诗绝非过誉。

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体格。”恰道出李邕善学之处。《宣和书谱》说:“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尤着。初学右将军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以后,李邕改用行书写碑。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曾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短短八字,吉光片羽,至今读来,仍令人衷心叹服。苏东坡、米元章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孟頫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李邕行书艺术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明清以来,不少著名书家如董其昌、何绍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吸取了他的笔墨特点,现代书家和书法爱好者,也十分推崇他的书法。传世作品有《麓山寺碑》《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云麾将军李秀碑》等,尤以《麓山寺碑》《李思训碑》最为世人重视。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