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谱》:流行三百年的首部中国画教科书

清代戏剧家李渔在南京建造私宅园林芥子园,并以其命名《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是近代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绘画教材,300余年来为千万画家后学奉为圭臬。

齐白石、傅抱石等著名画家都受其启蒙,这部中国画最早的教科书究竟给后世留下了多少绘画遗产?

历时二十二年,汇编后王氏兄弟发白齿落

在“书香南京大讲堂”讲座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左庄伟说道:“李渔45岁时定居南京,并在南京城中兴建了一个占地不到三亩的小院子,这个院子与其他院子的不同之处在于,李渔还请雕塑师为他做了一个雕像。”

这个园子便是芥子园。

精通戏剧、园林的李渔,在绘画上却总不能令他满意。

在《芥子园画谱》的序言中,李渔提到自己平生热爱山水画,然而只能欣赏别人的画,却不能自己作画。出游时,常遇见颇有造诣的画家,李渔便潜心询问作画之道。他们大多眉头紧皱,忧愁万分地说:“此道只可以在心中领会,很难以形传。”李渔对此很不能理解。

李渔向女婿沈心友倾诉:“人物、翎毛、花卉各类都存有写生佳谱,怎么到了山水这一种就唯独泯灭没有流传下来呢?”

沈心友收藏了不少古画,其中还有一些名家的临本,于是让著名的画家王概汇编画谱。

李渔支持沈心友及王概等王氏三兄弟编绘画谱,画谱出版之时,便以芥子园的名字命名。

康熙十八年(1679),《芥子园画谱》初集一经面世便引起热捧,人们期待二三集画谱的出现。

王概等人最终于康熙四十年(1701)出版了二三集。在序言中,王概提到时光荏苒中,王氏三兄弟也都“发白齿落”,可见所花费的心血之多,芥子园也三易主,但画谱仍以“芥子园画传”命名。

声名远播,日本浮世绘名家从中汲取营养

《芥子园画谱》共三集,初集为山水谱,二集为梅兰竹菊谱,三集为花卉、虫草及花木、禽鸟。

画谱的每集篇首均有画法浅说,亦有画法歌诀,其次还列举了诸家画式,讲述中国画技法,浅显明了,十分有利于初学。

著名绘画大师齐白石年轻时在湖南湘潭以木工活雕花为营生。偶然一次在户主家中做活时,看见了《芥子园画谱》,翻阅后,齐白石便觉得如获至宝。

齐白石认为,以前画的东西,实在要不得。画人物不是头大了,就是脚长了;画花草,不是花肥了,就是叶瘦了。较真儿起来,似乎都有点小毛病。

有了这套画谱,齐白石好像捡到了一件宝贝,就想从头学起,临它几十遍。画了半年,勾影了16本之多,直到晚年,齐白石仍对此事念念不忘。

《芥子园画谱》流行百年,培育出众多绘画名家,清人钱镛认为其“足以名世,足以寿世”。

在饾版套印历史中,除《十竹斋书画谱》外,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芥子园画谱》。

浮世绘

清代画家伊孚九将《芥子园画谱》等木版画谱传入日本后,迅速成为了日本江户文化的起爆剂之一,成为日本浮世绘艺术的发展基础。

最著名的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他在学习浮世绘的同时,还从《芥子园画谱》中汲取绘画的养分融入创作。不仅如此,日本学界曾有《芥子园画传月报》专刊对其进行研究。

鲁迅曾购买顶级翻本,题诗转送许广平

《芥子园画谱》是习画者必备的案头书,以印刷画册闻名的有正书局于1934年1月17日的《申报》中刊登了发售《芥子园画谱》三集的广告。

在广告中,有正书局提到“本局费二十年心力经营木刻,不惜工本,将三集依式刊印,彩色鲜艳活泼,与宋元真迹无异,且多超过原本之处,诚为美术之绝品。”

不仅广告语打动人心,其售价也十分高昂。

《芥子园画谱》

画家丰子恺曾购买这一版本,经打折后实出大洋三十九元六角。他感叹:“在我所有的书中,这部要算最贵的了。次贵的书,其价不及此书之半。”

该版次出版之时,鲁迅便已注意。

在鲁迅的日记中记录1934年12月9日,鲁迅将《芥子园画谱》赠送给许广平,并耿直地认为《申报》中的广告有夸大的嫌疑,但是这一版本的《芥子园画谱》的原刻难得,也没有翻本能够比得上这个,便将这部书送给许广平。

耿直归耿直,鲁迅也有浪漫的一面。

在书中,鲁迅赋诗以表达爱意:“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