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读到这首词,就会想起我的家乡——江西广昌。
我的家乡位于江西省东南部,抚河的源头,是一个旴水萦绕、莲香沁人的白莲之乡。
小学三年级,我还是一个懵懂少年的时候,学校组织的一次课外活动,让我对家乡广昌有了初步的认识。
那天,几十个“红领巾”,迎着朝阳,书包里揣着馒头,步行30里路,来到距离县城3公里外的沙子岭。
在那里,我们参观了一座南方农村普通的老式祠堂——邱家祠堂。祠堂的门楣上挂着“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旧址暨毛泽东同志故居”牌匾。一棵巨大的桂花树像一把大伞守护在祠堂旁边,骄傲地注视着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学习的人。
在那里,我第一次知道。当年,毛泽东率领红军跨过赣闽边界的九头峰,来到白雪皑皑的广昌,在马背上吟出了气壮山河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这首词代表了红军,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代表了中国。1971年11月15日,新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智利代表用西班牙语饱含深情地朗诵了《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大会报以长时间的掌声,这是对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最隆重的欢迎仪式。
这首词也代表广昌,词里的广昌路上就是我的家乡。
从那以后,小伙伴们觉得特别自豪。在那个容易激动的年代,觉得自己的家乡特别伟大,作为一个广昌人感到非常荣耀。甚至按捺不住逢人便说:我的家乡广昌,是毛主席笔下《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的广昌。
广昌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九十多年前,数十万红军与广昌人民一道,在这片红土地上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苏区军民在这里播撒了无数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1929年,元宵灯笼刚刚挂起,在黑暗中挣扎的广昌人民终于迎来了黎明前的曙光。毛主席率领红四军来到广昌苦竹,播下了革命火种,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在革命春风的吹拂下,革命火焰像在泥土中苦苦等待的红莲花,以排山倒海之势破土而出,迅速燃遍广昌大地。革命红旗从翠雷山下红一角,到旴江两岸全红县。
春天早早地来到莲乡,湿润的暖风一团和气的吹在身上,旴江两岸的莲花不经意间冒出了花骨朵。1931年莲田里的小荷刚刚露出水面的时候,毛主席、朱总司令站在广昌城南的乌石岗上,指挥红军攻克了广昌城。从此,广昌成为苏区县。
千年延续的莲文化和忠孝耕读文化融合共生,浸润出广昌人重品有节的精神特质。明景泰尚书何文渊称:“广昌山高而秀丽,水深而清洁,不产奇花异物,浑沦磅礴之气独钟于人。”
秉持这种精神,在历次反“围剿”中,广昌人民与红军休戚与共,经历了一场场血与火的考验。
红色广昌在第五次反“围剿”这场考验中,为了保卫摇篮中的苏维埃,英雄的广昌人民坚定信念、不惧牺牲、前赴后继,与黑暗展开了殊死搏斗。
在最惨烈的高虎脑战役中,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红军浴血奋战。广昌人民冒着炮火,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帮红军筑碉堡、筹军粮、送弹药、救伤员,参军参战。在战争最紧要的关头,广昌的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母送儿、妻送郎上战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滞敌人进占红色首都瑞金的进程,为主力红军、中央机关顺利踏上长征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都说第五次反围剿广昌保卫战是“左”倾领导下的一次失败的战役。但是,今天重新走在广昌路上,拨开战火硝烟,你会发现:红军战士明知不敌却决然向前,纵使血流成河却毅然亮剑;广昌百姓面临生死却义无反顾,即使抛家舍业也无怨无悔。这场战役也可以说是一场胜利的战役,这场战役是苏区精神的胜利,是革命信仰的胜利,是军民情深的胜利,是人民军队对党绝对忠诚的伟大胜利。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为保卫红色首都瑞金,当时15万人口的广昌县,就有近5万人参军参战,牺牲的革命先烈有24300余人,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3385人。
▲ 资料图 为保卫广昌流最后一滴血
鲜血染红了广昌的土地。行走在广昌的山水间,不经意就会发现:或许隐居在深山里的小村庄,就有红军的指挥所;或许一条弯曲荆棘的林间小路、一座平淡无奇的小山岗曾经是红军誓死保卫的阵地;一幢名不见经传的小屋就是红军重要会议的旧址。
▲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 谢街生(摄)
旴江云庄的战壕中,红四师十一团一整个营的战士全部牺牲的惨烈场景历历在目;
头陂下关冯家祠堂里,彭德怀将军“崽卖爷田心不痛”的骂声言犹在耳;
苦竹老街包洛口店的油灯下,毛主席传播的革命火种依然熊熊燃烧;
甘竹老街陈金庸公祠里,广昌第一个中共区委会成立时的喜悦依然弥漫于老街长巷;
驿前贯桥村,时任红三军团宣传部长刘志坚创作的《高虎脑战斗,我们胜利了》的歌声久久飘扬在高虎脑上空。
▲刘志坚1986年9月重书的祝捷歌(馆藏资料)
…………
一段峥嵘岁月,一支伟大的队伍。一方红色的土地,一群追求信仰的百姓。虽历经数十年时光的冲刷,广昌人的红色记忆依然清晰可见。走在广昌的大街小巷,迎面而来的小学生,会用稚嫩的声音,向您绘声绘色地讲述战斗英雄陈阿金的英雄故事。昔日的街坊会声情并茂地跟您倾诉驿前赖婆婆五子当红军的感人往事。上了年纪的老人会如数家珍告诉你:广昌保卫战、高虎脑战役战场在哪里,红军牺牲了多少人,歼灭了多少敌人……
广昌留下太多珍贵的红色记忆。广昌每一寸土地,都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每一粒沙子都闪耀着金子般的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小平到广昌时说:“过去保卫广昌,没到过广昌,现在到了广昌,了了这个心愿”。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红军与百姓保卫广昌,浴血旴江的英雄往事,化作巍巍的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前来瞻仰革命故地、缅怀革命先烈的人们络绎不绝。
1999年4月,86岁高龄的张震将军重返故地,在高虎脑纪念碑前,在广昌革命烈士纪念馆内,久久凝视烈士的遗像,以致哀思。参观结束时,将军回到陈阿金遗像前,行军礼告别。
▲ 张震上将视察当年战斗过的高虎脑(馆藏照片)
一个人的生命感受不只来自时间上的传承,也来自空间上的凝视。红军战士生命的彩虹在字里行间闪烁。从“高虎脑红军烈士纪念碑”十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里,我们体会到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忠诚!面对高耸的纪念碑,我们知道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
广昌人民是红色信仰的赓续者,传播者和奋斗者。九十年前,毛主席在乌山岗上振臂一挥,广昌成为中央苏区的北大门,成就了全红县广昌。
如今,再次站在乌石岗上俯视广昌城。一泓碧水自南蜿蜒而来,欢腾地穿城而过,往北潇洒而去。古朴的雁塔巍巍矗立在旴江东岸,白鹭绕塔,祥云霭霭。塔底莲叶接天,荷花映日,水天一色。致细端详,广昌已经悄然变化成绿意盎然的生态之城。
广昌是中国白莲之乡。盛夏时节,全县十万亩莲花竞相开放,放眼望去,映入眼帘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
丹霞地貌的丘陵山峦之下,地红水绿,荷叶田田,古戏咿咿,只看一眼便叫人终生难忘。
“夏有莲荷在池中,秋风丹菊香十里”……
广昌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风卷红旗过大关”的气概,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攻坚的号角澎湃了旴江水,火热了红土地。全县大力发展有机白莲、烤烟、茶薪菇产业。修道路,架桥梁,把致富路修到山山寨寨,修到农民兄弟的家门口。农村电商、直播带货让白莲、菌菇销量大增,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疙瘩,五万物流人更是遍布全国各地。
富起来的广昌人做起文旅文章,玩起了全域游。成立了红色研究会,挖掘整理红色资源;筹资修缮老街古巷,整理排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昌孟戏等,形成了红、古、绿交相辉映,文、旅、商相得益彰的格局。
一泓碧水莲花开,广昌路上喜事来。2018年7月广昌县正式退出了贫困县行列。2020年11月全县657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广昌人终于摘掉了长期戴在头上的贫困帽子。
二十万广昌人民日思夜想的“铁路梦”也有了着落,县发改委说了:“景鹰瑞”铁路已列入省、市、县“十四五”规划纲要,这条铁路将穿越广昌……
乌石巍巍,旴水清清。有红土地般厚重的自信,有旴河水般清澈的情怀,有莲乡人踔厉奋发的干劲,相信搭上新时代的列车,广昌的莲香定会飘得更远,广昌路上将赢得更大的胜利和荣光。
这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广昌路上我的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