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赣鄱乡村好青年】致敬乡村振兴最美“她力量”

编者按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也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之年,而青年一代富有朝气,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主要力量。

为深入挖掘报道赣鄱大地上在乡村振兴方面干实事,干成事的年轻人,团结引领广大青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建功立业,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即日起,大江网特别推出《寻访赣鄱乡村好青年》策划,通过全媒体平台,记录他们在赣鄱大地上挥洒汗水、激扬青春的生动面孔,奏响乡村振兴时代强音。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之际,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采访了4位在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一线奋斗的优秀女性,以此致敬乡村振兴最美“她力量”。

蔡雅靖:回乡建厂解决30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

近日,记者在上饶市博宏箱包有限公司看到,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100多名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缝纫、安装拉链、检验等,一道道工序有序进行。4年前,上饶姑娘蔡雅靖和丈夫从义乌回乡创办了这家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公司年销售额已达5000万元,并吸纳了300多名留守妇女就业。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负责人蔡雅靖今年却不到30岁。

“我以前在义乌一家幼儿园做幼师,19岁那年,辞去工作和男朋友一起创办了箱包厂;21岁回到老家,发现当地有很多在家待业的妇女,怀着对家乡的反哺之心,2014年创办了上饶县煌固博宏箱包厂,让家乡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公司负责人蔡雅靖说。

依托义乌强有力的市场及电子商务发达的优势,2018年3月,蔡雅靖夫妇投资2000余万元在原有企业的基础上创立了上饶市博宏箱包有限公司。在煌固镇、村的共同帮助下,在镇上原有废弃搅拌站的地点建立了新厂房,同时在煌固镇、沙溪镇、临湖镇设了分厂。厂房建成后,当年就带动了当地300余人就业,帮助贫困户每月实现增收2000余元。

“我今年43岁,2个孩子,大的读高中,小的念小学。出去打工又照顾不了家庭,5年前,我来这里做事,都是计件活,时间自由,闲时就可以来领活干,还可以照顾孩子和家庭。”正在踩着缝纫机的徐金莲告诉记者,在这里工作中午还管饭,每个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我们在义乌做电商,老家是生产车间,产品大多销往全国各地,生意最好的一天接了5万件订单。”蔡雅靖告诉记者,公司主要生产购物袋、收纳袋等几十种箱包产品。去年,27岁的蔡雅靖光荣当选为广信区人大代表,企业也荣获“全省巾帼科技示范基地”。蔡雅靖表示,下一步公司积极响应“千企帮千村”行动,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持续投入在广信区范围增设5到10个分厂,让更多村民和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记者王敏君)

张春梅:甘为村民当“保姆”

“张书记实实在在为村民服务,建设美丽乡村,责任心又强,在她的帮助下,我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采访中,上栗县赤山镇麻田村村民李友志这样评价麻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春梅。

早春三月,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记者走进麻田村,村庄干净整洁、油菜长势良好,处处生机勃勃。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机遇下,麻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春梅甘为村民当“保姆”,努力为村民谋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强村富民路。2008年,张春梅第一次来到麻田村村委会,14年来,她扎根基层,各项工作她都做过。由于工作扎实,业绩突出,2018年被村民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记者走进她的办公室,厚厚的工作笔记整齐地堆放在书柜里和书桌上,在笔记的侧边整齐地标记了笔记书写的时间,仔细观察,从2008年至今从未遗漏。“任何事情,我希望做到最好,只要我接手的工作都会详细记录,群众来找我,我心里都有数,清楚群众的情况和需求。”张春梅说。

人心齐,泰山移。张春梅带领村“两委”从自身建设入手,用1个月时间,对全村账务进行了排查摸底。同时,还建立了“雷打不动”的周一例会和周五集中学习制度,通过建立完善各种制度,实现了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转变。在张春梅组织下,麻田村两个月内完成了全村29个村民小组第一轮屋场贴心会。广泛收集村民们的建议后,麻田村从水利修缮、道路硬化、人居环境改善、广场路灯添置等方面做起,既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迫切需求,又让整个村庄亮起来、美起来。

今天的麻田村,在产业撬动下,实现了春天摘草莓,夏天赏荷花,秋天摘梨,冬天尝冰糖柚,搭上了“现代农业产业带”的快车,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记者徐文、周莹)

刘小英:让村民通过养蜂实现了致富

刘小英,崇义县蜜甄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自小跟随爷爷和父亲养蜂,拥有丰富的养蜂经验。中专毕业后,刘小英积极投身养蜂事业,短短几年,就成了全县有名的“勤劳致富女能手”。她致富不忘乡亲,不仅建立养蜂培训基地,还免费提供技术和蜂群给乡亲们,让他们通过养蜂走上了致富道路。

“农村山区很多村民想创业,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原因,很多人未能成功。”刘小英告诉记者,山区很多“留守妇女”,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赡养老人,照顾孩子,家中所有的活几乎都压在了她们身上,导致她们没有精力去做别的事情。考虑到养蜂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而劳动强度又不大,于是刘小英开始动员她们养蜂。

对于养蜂,刘小英有很多经验,若想要通过养蜂致富,就要形成规模,人也要勤快。比如养蜂季节性比较强,该繁殖的时候,要及时繁蜂,分蜂的时候,要及时处理,否则蜜蜂就会飞逃。养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乡亲们缺乏养蜂经验,刘小英经常上门入户传授养蜂技术,并出资建立养蜂培训基地,免费提供技术和蜂群给村民,收购蜂产品,让村民通过养蜂实现了致富。

近年来,刘小英的养蜂培训基地免费培训了3000多位学员,其中经济困难户1898户,引领了全县实现30000多箱养殖规模,足迹踏遍崇义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有效地促进了崇义的乡村振兴。工作之余,刘小英还尽力回报社会,她经常去敬老院给老人派发蜂蜜。疫情期间,更是捐赠2000斤蜂蜜和物资,此外还经常帮助经济困难妇女,资助经济困难大学生读书。

刘小英在大力扶持乡亲们增收的同时,她的养蜂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2021年,她被评为“首届赣州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2022年,被评为“江西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记者陈懿涵)

“女蛙娘娘”陆艳霞:免费提供技术带领村民奔小康

“春天来了,我们养蛙人更忙了。”这是近日宜春奉新县的“85后”青年创业者陆艳霞在朋友圈发布的动态。

陆艳霞是奉新县新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近年来,她通过发展黑斑蛙养殖产业,吸收贫困户就业的形式,带动当地数百人就业。产业从无到有,陆艳霞也被人称为“女蛙娘娘”。她瞄准时机,申请注册了“女蛙娘娘”和“东垦稻蛙”两个商标,养殖基地面积从当初的10多亩,目前已扩大到1500余亩,年总产值700余万元。

陆艳霞以前一直在外经商,为了乡村振兴,她瞄准商机,果断回到家乡创业,经过多年的打拼,现在她已是奉新县东垦场上富分场团支部书记,当地青年返乡创业的榜样。

说起为何会养殖黑斑蛙,陆艳霞笑着告诉记者,这都源于2015年的一次回乡探亲,当年陆艳霞了解到黑斑蛙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在餐桌上很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且利润可观。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黑斑蛙的数量日趋减少,人工养殖的兴起不仅成了保护、发展、繁衍黑斑蛙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成了农民创收的新项目。她从这里看到了商机,在多方考察后,陆艳霞发现奉新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黑斑蛙养殖,于是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养蛙行业中。

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日益壮大,基地已解决500余人的就业。同时,通过“养殖基地+贫困户”模式,养殖基地已升级为产业扶贫基地,以贫困户劳动入股的形式,为6名贫困户提供了工作岗位。下一步,陆艳霞将在提高亩产的同时,探索推行“稻田+青蛙”养殖模式提高品质,同时继续免费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更好地带动群众致富。(记者曾志翔)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