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广昌,田野的莲花灿烂了盛夏的日采访中,我们同时强烈感受到的,还有别样一种花开香更浓:那便是洋溢在莲乡老区人民脸上的自信心自豪感、满意度幸福感、和谐度安全感。“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我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按照'小财政、大民生的思路,将六成以上财力投入民生,着力打造'美丽莲乡,幸福广昌’努力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广昌县委书记许爱军告诉记者。
“民生大礼”顺民意
投资3700多万元的顺化大桥建成通车实现沿河大道与河东新区的完美连接;投资3800 多万元的新客运站投入使用;投资200余万元的风雨门球场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当中;被誉为广昌“陆家嘴”的雁塔新区呼之欲出...近年来,老区广昌人民收到了一份又一份“民生大礼”该县把解决民生需求放在城市建设的首要位置,在项目安排上将财力向民生项目倾斜。近三年来,该县实施的城市重点项目中,民生项目占比达 70%以上。今年安排实施的27个城市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其中学校、市场、公园、桥梁、道路、供水等民生项目就有 19 个,占到项目总数的七成。同时,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努力将每一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目前,投资1.5 亿元,占地面积 80日建筑面积3.2 万平方米的县人民医院项目建设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全省一流的县级农贸市-城南农贸市场总摊位数达 650 个,让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轻松。
数据传递出了民生的“温度”。今年高考对广昌县来说又是一个丰收季:全县文、理科二本以上上线人数386人,上线率达30.63%名列全市前茅;特别是张子奇同学以 698 分夺得江西省理科状元,为莲乡教育事业添上了浓塑重彩的一笔。这是厂昌县高度重视教育,持续推进“教育强县“战略结出的又一丰硕成果,在“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理念引领下,近几年来,广昌累计投入 3 亿多元资金用于全县中小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等70余栋,实施运动场、绿化、道路、校门、围墙等各类附属工程建设 180 多项,新建维修校舍面积达21.38万平方米。在城区,投入资金1 亿元新建了广昌二小,分别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新建了广昌县幼儿园和青少年活动中心;投入资金近 9000 万元对县一中、二中、实验小学进行了校园改建;投入 1000万元新建了特殊教育学校。“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目标在广昌已成为现实。
东城新区梦幻般地崛起,草坪绿地沿河蔓延,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两岸建筑物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旴江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这座浸润着现代文明气息的老区山城正以全新的面貌颠覆了人们对老区的传统印象。
“苏区振兴"添民利
苏区振兴起宏图。广昌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至 2018 年,用五年时间在全县深入开展苏区振兴与脱贫攻坚“共创·小康”工程,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突出抓好两项工作:项是生活扶贫,另一项是产业扶贫。生活扶贫分年度有计划有步骤开展,今年在旴江、甘竹、头陂、驿前四个镇先行启动,重点对贫困户的土坯房、危房进行改造,同时配套改造道路、用电、供水、村庄环境等,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该县已启动农村土坯房、危房改造 1022 户,其中集中改造点9个,247 户。如今,在驿前镇贯桥村,随着红军小学、红军医院、农民安置房等项目的相继建成,村庄旧貌换新顾,当地群众上学难、行路难,就医难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在驿前镇姚西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开展村庄整治,已初步打造成为生态旅游新村。
产业扶贫已全面展开。该县财政每年安排56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共创·小康"工程,重点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和鼓励有
特色产业生产,掌握1-2 项特色种养产业生产技术,切实提高农户(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持续稳定增加收入。今年,该县重点培育发展肉牛养殖和蔬菜种植两项特色产业,到目前,已建成蔬菜基地4个,总面积达1300亩新建肉牛养殖基地28个,可养殖肉牛4000头。赤水镇回辛村党支部书记兰德金,投资 50万元创办了兰氏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兰德金个人养殖肉牛 34 头,在他的带动下,回辛村兰家、深水等村小组40 多户村民加入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肉牛发家致富。
“惠民保障"暖民心
就业保障与民生幸福相伴相生。该县财政筹措担保资金 960 万元,由贷款经办银行按比例配套信贷资金,对群众创业进行扶持。今年该县城镇新增就业1183 人,城镇就业率达95%,发放小额贷款 1120 万元。前不久,赤水镇 35 岁的农民陈苏梅找到了一份令她满意的工作。她告诉记者:“在家门口就业,一个月能拿接近 3000 元钱,又能照顾到家庭和兼顾地里的农活,还有新农合新农保,很安心也很知足了。
社会保障与民生福祉相辅相成。今年新农保累计参保人数达6.96 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 714 万元。今年 1月开始,该县城市低保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 430 元,人均月补差提高至 270 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 220 元,人均月补差提高至 145 元。投入3000 多万元,为 2500 余名失地农民办理了养老保险。低保人员和重度残疾人等符合政策条件的群众 100%参保,所需资金由财政全额承担。此外,该县还将按每人每年不低于 8000元的标准提高残疾军人和在乡老红军的医疗保险资金统筹标准
住房保障与民生大事相依相随。“以前我们村里人住的是旧土坯房,走的是泥沙路,只想离开村子往外跑。如今,我们住上了政府统一规划新建的安置房,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周围的环境像公园,日子越来越有滋味了!”刚乔迁新居的驿前镇贯桥村村民邱云生兴奋地说道。自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实施以来,该县共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 2614套(其中1738套竣工并交付使用,606 套已完成主体工程,270套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建筑面积 14 万余平方米,投入资金约 1.6 亿元,累计为 1.43万户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538万元。今年,该县计划建保障性住房 540套,建设面积 25500 平方米,总投资4050 万元。
带着感情和责任抓民生,这在广昌干部中已形成共识共为。作为抚州进入赣州的南大门,加上地处抚河的源头,广昌把生态建设视为关乎环境保护的大事,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并从 2012年开始全面实施了为期 10 年的封山育林和清洁工程,打响了一场变革生产生活方式的“人民战争”。如今的广昌城乡,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赤水镇回辛村兰家村小组村民兰万龙高兴地说“路宽了,灯亮了,乡村与城里一样了。
一枝一叶总关情,关情最是民生事。广昌县以民生为先导,重民生、保民利、增民惠,荣膺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县称号,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先进县”,公共安全感测评指数不断上升......广昌已成为抚州的新门户。
离开广昌,回望那矗立在高速路口的“广昌路上”巨型红色群雕,不禁由衷地感叹民生为先为重这种红色基因传承的巨大力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