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工人日报》消息,44岁的王俊和27岁的曾令伟,都是富有经验的吊车驾驶员,他俩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共同经营着一辆大吊车。
7月20日,河南洪灾发生后,深深地牵动着他俩的心。后来,王俊了解到河南新乡市的灾情严重,很多车辆困在水中,急需大型吊装设备前去救援,便和曾令伟商量,准备前往灾区救援。平时不善言辞的曾令伟爽快地同意了。
7月25日晚上8时,王俊和曾令伟驾驶着那辆大吊车从成绵高速出发,踏上了去河南新乡卫辉市的征途。大吊车不同于一般小车,车速要慢一些,但他俩仍是一路狂奔。他俩交换着驾车和休息,行驶了1200多公里共17个小时,于26日下午1时到达河南新乡卫辉市。到达后,在当地防汛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他们于7月27日早上参与救援。
从河南归来的王俊和曾令伟 受访者供图
他们首先来到卫辉市区的水域旁边帮助救援队将橡皮艇、冲锋舟等船只从货车上吊运下来放到水里。然后又借助大吊车车身高的优势涉水转运受灾群众。10时,就在他俩帮助转移群众时,大吊车的车头撞到了水下的障碍物,一根隔离钢柱,致使水箱和风扇叶严重受损。吊车损坏后,王俊连忙去附近找了一家汽修厂进行维修。就在维修大吊车的时候,曾令伟让王俊一个人留在那里配合车辆维修,自己跑去水边参与到接应转运群众。因为他觉得,在灾区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应该为灾区群众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经过汽修厂的努力抢修,大吊车终于在下午4时修好。他们又开始了吊运救灾物资和应急设备。当晚,虽然得到了台风预警将有大暴雨来临的消息,大部分人都离开了,但他俩依然坚守在卫辉救援的第一线,为的就是第二天可以早一点为救援队吊运船只。
7月29日晚,王俊接到一个新任务:到新乡市浚县吊2至3吨重的气垫船下水。他和曾令伟连夜赶到浚县。当晚11时到达浚县后,这里四面环水,河水汹涌,危机重重,他们穿着救生衣在车上睡觉,时刻保持着警惕。一大早天刚微微亮,他们把气垫船吊运到水里后,救援队告诉王俊,现场有垮堤的危险,大型机械很有可能出不去,让他们赶快离开。7月30日早上他们赶忙回到了新乡市,由于淋了一晚上雨,曾令伟高烧发热到38℃,中午连东西也吃不下,吃药后直到下午才逐渐好转。当得知卫辉市的水位在逐渐下降,救援队已经纷纷撤离后,王俊和曾令伟拖着疲惫的身体于7月30日下午6时从新乡市开始返回成都。
7月31日晚上7时,他们的大吊车驶出了成绵高速青白江出口,虽然没有鲜花和掌声的迎接,但回忆着在灾区的日日夜夜,两个质朴的汉子都表示无怨无悔。(华小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