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毛作品《民间的荷香》

民间的荷香

文/吴小毛

我的家乡广昌,自古以来便是著名的荷莲胜地,和别的风景名胜相比,广昌的荷景有着别样的诗情画意,那是与老百姓的日子交相融汇的。

据历料记载,广昌公元676—679年就已经开始种植白莲。明清之时,莲藕遍植县内外。全县从南至北,阡陌纵横,遍植莲藕,有江南风光之趣,也有经济之天然利薮,为全县农家生活之来源。

荷莲已经深深地种进了老百姓的生活深处。到广昌旅游,街头巷尾最常见的便是荷叶粥、荷叶包子及荷叶肉,散发着荷叶特有的清香。常常见路边的小店里,将鲜嫩碧绿的荷叶,用热水略烫一下,一张放入锅底,覆上大米和水,另一张荷叶盖在大米和水煮成的粥上,等煮好的粥凉后再加糖,色碧味香,名曰荷叶粥。同时,将精工细做的包子放置在洗净的荷叶上,再上笼蒸熟。荷叶肉则是用碗口大的嫩荷叶,洗净,一张荷叶包起一块猪肉和适量的炒米,拌上酱油,摊放在碗里,再上蒸笼蒸熟。三样小吃有着粥、包子和猪肉的美味,又有荷叶的清香,清心降浊。

据史料记载,荷花还有两种特别诗意的吃法。古人在荷花盛开之际,设宴饮酒,将盛满美酒的荷叶系紧为杯,以簪刺透叶柄,使之与空心荷茎相通,以柄为管吸饮,那感觉按古人的说法,是“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这就是被唐宋文士传为美谈的碧筒饮。可谓是奇思妙想。苏轼为此赋诗云:“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夏天酷暑之际,以微苦荷叶入酒,确有消暑健胃之药用。

老广昌人还喜用荷叶包装食品。蒸包、锅贴、熟肉以及腌菜等,荷叶一包,草绳一系,即可提回家中,这样既不透油、透水,又别有一番清香滋味。

荷花在老广昌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成就了荷花节。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又叫“莲花生日”,亦叫“莲花节”。这是江南的古老习俗,是莲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广昌莲农酬莲神、庆丰收的传统节日,此节日又是与“太子庙会”融为一体的。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莲农们便开始着手赶制有莲花等各种吉祥图案的米糍馈赠亲友,驱邪纳福,互祝吉祥如意;六月二十六日纪念“莲花生日”的活动达到高潮。这天清晨,莲农成群结队、鼓乐喧天、礼炮齐鸣、华盖蔽日、彩旗招展,抬着荷花七仙子的塑像,前护后拥,过村上街游行。

(作者:广昌县融媒体中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