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乡“三链同建”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尖峰乡是广昌县油茶生产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的乡,素有“广昌油库”之称。近年来,尖峰乡立足深厚油茶资源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采取保障“要素链”、扩大“利益链”、完善“产业链”的“三链同建”方式,持续完善油茶产业全链条体系建设,有效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截至目前,全乡油茶林种植面积达4.6万亩,年产茶油85万斤,相关加工、生产、销售企业18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家),全年油茶总产值达6800万元,帮助5200余名农户在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6500元以上,“鼎峰”牌系列山茶油借助电商“风口”在市场爆火。

一、整合资源,保障“要素链”

尖峰乡党委政府着眼油茶产业长远发展,统筹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增强油茶产业发展新动能。一是精准谋划,多渠道“引水”。制定印发《尖峰乡油茶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探索资金整合途径,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目前,整合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林业专项资金、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吸纳社会资金600余万元共同发展。二是知人善任,多方面“用贤”。从乡、村干部队伍中挖掘“专”“尖 ”“精”人才,把好“钢”用到“刀刃上”。同时,依托省、市、县三级油茶种植技术专家力量,进行农业技术攻关。目前,全面摸清油茶种植地块底数4.2万亩,高产油茶种植面积0.3万亩,以“揭榜挂帅”的形式落实油茶基地技术指导人员12人。三是提纲挈领,多举措“护航”。制定“五定工作表”,明确油茶产业发展目标任务、推进计划、责任单位和保障措施,将油茶种、养、摘明确到图斑、落实到地块序时推进。目前,已培育优质油茶苗木10万株,开展油茶技术服务168人次,完成基地管理人员技术培训75人次。

二、融合创新,扩大“利益链”

尖峰乡党委政府创新发展思路,筑牢联农带农兴农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一条尖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一是借势承力,推进油茶扩面提质增效。按照规模化开发、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在巩固原有油茶种植区域的基础上,以双湖、营前、东坪等村为连接点,着力打造千亩高产油茶产业示范基地。目前,上湖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集中流转了双湖、营前、东坪等五村共计0.2万亩高产油茶林,山茶籽亩均增产40千克,出油率达到20.7%。二是点“绿”成金,催生“油茶+N”林下经济“金窝窝”。积极探索“以短养长”方式增加油茶基地效益,引进市级农业企业江西宜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运营林下经济的主体,发动农户因地制宜进行林下套种。目前,油茶林下套种黄精3000亩,岗梅、当归、白术等中药材1500亩,东营、 小坑黄精今年喜获丰收,亩均增收800元以上。三是利益联结,让小油茶变成乡亲致富“大产业”。创新“流转土地挣租金、劳务就业挣薪金、资金入股挣红金”的“三重收益”模式,建立“村办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户家门口增收致富。目前,全乡建成千亩油茶林示范基地1个,百亩高产油茶林基地12个,每年挂果面积达1.2万亩,产业利益联结脱贫户700余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

三、精深加工,完善“产业链”

尖峰乡党委政府全面推进油茶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提升油茶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一是三方合力,联结发展共同体。推行“乡党委+企业+合作社”的联动发展模式,由乡党委牵头,联合企业及合作社,明确林下产业运营管理、认定产品收购价格、完善产品质量管理等多方权责。目前,联合相关企业及合作社 18 家,配套出台有关文件5份,陆续制定价格、质量管理等行业配套细则115项。二是精心培育,滋养“新芽”成“大树”。依托省油茶产业协会、县农业农村局指导和大力引进油茶种养、加工企业等方式,自主培育壮大全产业链条企业。目前,依托乡油茶产业园引进入驻油茶精深加工企业3家,培育本乡加工企业12家、油茶种植合作社5家,建设全自动生产线2条。三是精深加工,“鼎峰”牌成“香饽饽”。依托广昌县鼎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包含鲜果处理、仓储中心、冷榨冷提、精深加工、研发组培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油茶产业园,实现特色产业从原始农产品到工业成品的“华丽转变”。目前,每年产茶油500吨,高效研发茶皂素、洗发护肤、发酵饲料、活性炭、食用菌、有机肥等系列产品 20 余种,年销售额6000余万元。

编辑:瞿广根|初核:张毅荣  饶润明

一审:谢丽萍|二审:刘广兰|三审:曾恒贵

监制:邱卫兰

(作者:尖峰乡人民政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